龍泉劍村刀劍 築意“赤壁”
或許,在這個夏天,除了喜迎奧運這件喜事之外,觀看赤壁也成了時興。影片中,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的“智”,趙雲的“勇”,孫權的“霸”,周瑜的“睿”,但又有多少人看到了那“智”“勇”“霸”“睿”背後,一同與他們征戰沙場的利器。至於這些巧奪天公的刀劍出處,了解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
浙江龍泉劍村刀劍,就是那些刀劍的制造者。7月23日下午,太陽正火辣辣地照在頭頂,浙江工業大學青年學生黨員之家的暑期社會實踐——全省專業市場改革成就調研團之麗水隊的成員們頂著炎炎夏日,來到了第二站龍泉,針對龍泉寶劍市場進行調研觀摩,之前我們已對遂昌的竹炭市場進行了有關調查。
龍泉寶劍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據悉,相傳春秋末,鑄劍大師歐冶子奉楚王之命,遍訪名山大川,在浙江龍泉,見秦溪山下湖水甘寒清洌,又無雞啼犬吠,宜於鑄劍,遂取山中鐵英,鑄成龍淵、泰阿、工布三把名劍,唐代因避李淵(高祖)諱,以泉代淵,作龍泉。從此,龍泉寶劍名揚天下。
《赤壁》是最近剛剛上映的電影,龍泉便是赤壁劇組的求劍地——龍泉劍村刀劍。
與許多慕名而來的人一樣,之前我們對於劍村刀劍甚至是整個龍泉寶劍的了解,也僅僅局限於網絡和外界的宣傳。今天,在位於龍泉市區附近的小村莊,一個充滿傳統手工制劍的“工作室”裏,年輕幹練的制劍傳人為我們揭開了這手掌之間,刀光劍影中的 神秘面紗。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胡師傅”。雖說是“師傅”卻也只有三十出頭,但他舉手投足間顯露出來的對刀劍制作的癡迷和熱愛卻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墻上是刀劍制作的照片,桌上是有關刀劍制作的書籍,就連他的結婚照上也離不開刀劍制作的影子。
隨後,劍村刀劍的總經理胡小軍又引領我們參觀了鑄劍車間,並親自揮錘演示鑄劍。攝氏1000°的火爐裏煆燒著劍鋼,當紅彤彤的劍鋼從火爐裏拿出來時,鑄劍師揮錘鋼花四濺時,我們興奮地驚叫出聲,紛紛躲避那“頑皮”的鋼花,真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這不,我們的男同胞們早已摩拳擦掌,想親自體驗一番。看著他們笨拙的鑄劍模樣,我們笑逐顏開,但更多的對鑄劍師崇高敬意,因為“十年磨一劍”,一把普普通通的劍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處處模樣,鑄劍真的不是一件簡單事!